集邮收藏水深,原来民清实寄封造假这么多花样,邮友注意擦亮眼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1-12-10 浏览:122次
中国邮票邮品居高不下,造成了假货横行,这不单单局限在解放后的新中国邮票上。民清时期的邮品也十分盛行,尤其是大龙小龙这些大家喜爱的品种。
另外,一些封片造假也十分常见,尤其是现今的实寄封相对少见,而那个时期的邮史又相对复杂。造假者利用集邮者对那段邮史不熟悉的因素,大肆制造假货。毕竟几枚块八毛的邮票,贴上信封,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上百上千甚至过万的珍品。即便是伪造寻常实寄封,卖个几百块也是包赚不赔。
然而百密一疏,假的就是假的,绝大数的只要仔细辨别都会发现端倪,这其中原因不乏以下几个:
1、造假者即便精通邮识,也未必能找到需要的材料(如邮票,戳记,油墨,笔迹,纸张等),造出想要的效果,即便是能造出来也要考虑成本。比如一二百块的假封,大多是针对初级玩家,就不会考虑太多的细节消耗精力。
2、造假者也是人不是神,知识未必全面,况且实寄封由于元素很多,不像邮票只是单一图案容易把握。所以很可能留有破绽在里面。
3、有时候造假者为了区别真假,也会留有一些暗记或不明显的破绽作为区别,这就要拼火眼金睛了。

例如上图,此件粗看就觉得邮戳怪怪的,原来是一件上海戳的国币旧票双连贴于西式封上,再手画另一半戳记,相当低级的未入流伪品。


又如上2图,分别为天津1939年1月21日寄国际平信,戳清封佳,细看也没有问题,但大家可知其问题出在那吗?另一件是赵城1929年6月23日寄国际平信,邮资10分,其“问题”又在何处呢?
原来,这两件均是只有封面的单面剪片,收藏者很认真的裱制成完整信封,由于手工不错及纸张接近,猛一看还不易发现。
此种衬裱,严格来说也不算假货。但如果描上邮戳之类,就性质不一样了。
个人在90年代初集封片时,也买过一批70年代未新中国高值普票剪片,曾拿了几个衬裱成信封形状收藏,所以对此有所了解,这或许是一些收集封片同好的成长之路吧。
如果这样的修裱不加说明而当完整封片出售,则是邮德有问题了。

而上图为比利时布鲁塞尔到天津(1947年8月13日)→上海(9月3日)→天津(9月5日)。稍加研究,也发现问题所在。
原来此封左边邮票缺失,做假的重绘邮戳于上,变成完整封。

实物可见票上与封上戳色不同,文字距离也有差异,肉眼可见。最好笑的是日期中的“23”日,假戳居然补成“73”日,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图6)。
伪品再高水平,始终有破绽,只要细心研究就能发现。
本文根据麦国培先生手记编写。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外邮之窗”是国内少有的纯外邮自媒体!传播集邮知识,交流集邮乐趣,分享世界邮票精品的窗口。这里汇聚的都是真正的外邮爱好者,从大咖到小白都会在这里有所收获,我们都会不断创造惊喜,快快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汉字书画知识网 汉字书画知识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