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实用技法大全——中堂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1-12-26 浏览:927次
画心较大的多做成中堂款式。根据画心的长短和悬挂的高低和环境要求,可分别设计为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
比如,现行的大众住宅多为楼房建筑,其高度约在280-290m左右,还有的低于270cm者,一般书画悬挂都在桌面以上,桌面高度约在80cm左右,所以书画裱件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0cm,以180cm左右为宜。如果画心规格为100cm×50cm的三尺整幅,被装成180m×60cm规格的裱件,只需镶80cm的镶料,一色裱就相得益彰,上下得体。悬挂在会议大厅或展览大厅,就会显得小气,而以裱成200-260cm长度的为宜,从而需要加100-160cm的镶料。如果只用一色,悬挂起来就显得单调和不协调,可以裱成二色装或三色装,再加“惊燕”“锦眉”等变化,丰富裱件的色彩和形式,增加书画的欣赏价值。
我国古代装裱,大部分悬挂在宫庭或大堂之内,形成一套传统的固定模式。一色,天头长为2-2.5尺(67-83.5cm),地头长1.2-1.4尺(40-47cm)。其余款式的天头均为2尺(67cm),地头为1.2尺(40cm)。隔水高为1-1.3尺(33-43.3cm,按6:4分上下),副隔水高为0.8-1.1尺(26.7cm,按6:4分上下),两条边的宽度根据画心的大小而定,大画宽边,小画窄边,一般为0.2-0.4尺(6.7-13.4cm)。现在受当代建筑的限制,一般家庭悬挂的装裱尺寸应适当缩小,边宽一般为4-7cm。中堂款式的书画件,其左右两边镶料称之谓“边”,上下两头镶料称之谓“天地”或“天头”“地头”。对联、条屏的镶料名称不变。
各种立轴的镶料,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其天地长度的比例均为6:4为宜,其左右两条边的宽度都是相等的。
中堂的背面,有褙纸、包首、签条、搭杆。
褙纸,由二层或三层宣纸托合。
包首,又称轴首。古代用绫、锦为主,又称其为绫褾、锦褾。现多用绢,又称绢包首。一般绢包首的高20-30cm左右,宽同裱件相同。颜色同圈档相同,主要用于保护裱件不受磨损。
签条,又称签贴、面签、签头,纸料,多为旧米色,其长度不超过裱件的二分之一,宽度为2cm左右。横贴在包首右上方用于题写书画名称等内容。
搭杆,又称角绊、搭杆,形似云头,料同天地头,其高度为15cm左右,随着裱件的增大,其规格也增大。常见的有尖头、圆头、三角形和云头形。贴在褙纸下端两侧。上半部压过夹口线3.3cm,主要用于增强包裹地杆的拉力。讲的是6cm
率尖的6cn处
一、一色裱
裱件的镶料由一种颜色装饰画心的称之为一色,或称一色镶、一色装。裱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画心、边、天头、地头、天杆、地杆轴头、绦绳、丝带、局条、铜鼻、封箍。

一般可以按下列公式下料:
(裱件长度一画心长度)×60%=天头长度
(裱件长度-画心长度)×40%=地头长度
画心宽度+边宽×2=天地宽度
边的宽度根据书画心的大小,可采用4-9cm左右。
比如:50cm×100cm(三尺整幅)的画心裱成180cm×60cm规格的裱件,按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边的宽度为(60-50)2=5cm,边的长度为100cm余出2cm做局和各头余地,故两条边的实际下料应为边宽5cm边长102cm两条。
按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天头,长度为(180-100)×60%=48cm。天头的宽度要比裱件的实际宽度余出2cm作为齐边余地。故天头下料的实际宽度应为62cm。地头长度为(180-100)×40%=32cm。地头下料的宽度与天头宽度相等。
二、二色裱
二色,是在一幅裱件上,配以两种颜色的镶料来装饰画心,称之为二色裱、二色镶或二色装。二色的用料比较丰富,可以采用全绫镶或全绢镶,也可以采用绢圈绫天地,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镶料。
裱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画心、局条、上下隔水(又称边框、圈框或圈档)、天头、地头、天杆、地杆、轴头、绦绳、丝带等。

中小规格的书画,其隔水的下料一般取33-43cm(按6:4或5:4比例分上下分隔水),其边宽取3.3-8cm。
二色裱的天地头,可按以下公式进行下料:
(裱件长度一画心长度一上下隔水长度)×60%=天头长度。
(裱件长度一画心长度一上下隔水长度)×40%=地头长度。
比如:50cm×100cm的画心,裱成240cm×70cm规格裱件,其隔水的下料取40cm(按6:4分上下隔水)上隔水为24cm,下隔水为16cm,边宽为7cm,上下隔水的宽度应为画心宽加两条边宽外加放2cm的齐边余地,实际下料50+7×2+2=66cm。边长为画心长度外加放2cm,实际下料边长为102cm。
天地头长度按以上公式进行计算下料:
(240-100-40)×60%=60cm,为天头长度。
(240-100-40)×40%=40cm为地头长度。
天地头的宽度与隔水宽度相等。
三、三色裱
三色裱是在一幅裱件上配以三种色调的镶料以装饰画心,亦称为三色镶或三色装。
三色裱主要适用于画心偏短,又需要规格较长的裱件。为达此目的,天地头就得相应加长,如果只采用一种色调或两种色调作镶料,容易使画面显得单调、呆板。如果采用三色裱,就可以使被件的色调和形式富有变化,更加美观雅致、绚丽多姿。
裱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画心、局条、隔水(与边合称圈框、副隔水、天头、地头、天杆、地杆、轴头、绦绳、丝带等。

三色接的下料,应首先选好键料,色调要互相搭配,三种颜色之间既要有一定的对比,整体又要取得协调才比较理想。比如:画心是一幅因年久而宣纸已经呈棕灰色的山水画,隔水通常采用色调明度较高的浅米色绢。副隔水色调一般比隔水的色调要稍深一些,多采用米黄花绫。天地头的镶料采用比副隔水更深一些的色调或者取中湖色以取得色相上的对比,使整个裱件色相既丰高又富有变化,更加美观雅致。三色中的用料色调应注意画与隔水、隔水与副隔水、副隔水与天地头之间在色相、明度、冷暖的对比与调和方面,达到协调与统一的效果。
确定各种镶料的色调之后,即可按一定的规格下料:隔水高33-43cm(按6:4分上下隔水)边宽4-10cm,副隔水高23-33cm(按6:4分为上下副隔水)。
天地头按以下公式计算下料:
(裱件长度画心长度一隔水长度一副隔水长度)×60%=天头长度。
(裱件长度一画心长度一隔水长度一副隔水长度)×40%=地头长度。
比如:44cm×67cm规格画心装成60cm×234cm规格的裱件,隔水取40cm按6:4分上下隔水.上隔水为24cm,下隔水为16cm,隔水边宽取8cm,边长取画心长67cm外加放2cm余地,实际下料69cm,副隔水取27cm按6:4分上下副隔水,上副隔水为16.2cm,下副隔水为10.8cm。天地头下料尺寸按以上公式进行计算下料
(234-67-40=27)×60%=60cm,为天高长度
(234-67-40-27)×40%=40cm,为地头长度
天地头、隔水宽、副隔水宽度都是相同,应为画心宽加两条边宽,另外多加加2cm做为方裁之用。
四、宣和裱
宣和裱,又称宋式装。始创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故称之为宣和裱。此种款式适用于扁宽和斗方的画心。此类画心本身就较宽,被件若过短,就好似矮胖子一样,整体不协调,就需要加长。一般裱件的长是裱件宽的3-4倍为宜。画心较短,就是采用二色,其天头部分还是过大,显得呆板,加镶小边和惊燕,使其整个裱件结构丰满富有变化,特别是旧画心采用宣和裱,更显其古朴典雅。
宣和裱的用料、用色都有其具体要求,浅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边框(又称小边)、湖色或深灰色绫天地头,还需加长时可加米色副隔水。
裱件由以下部分组成:画心、局条、隔水、绢边框、天地头、惊燕(又称绶带、垂带)、天地杆、轴头、绦绳、丝带等。
宣和裱的结构复杂,应按一定的规格下料,隔水长33-43cm(按6:4分上下隔水)绢圈宽2-3cm,如加副隔水应为23~33cm,天头长60cm,地头长40cm,惊燕的宽度依裱件的宽度按1:3.3(术语称“一尺三分三”,即裱件宽1市尺,惊燕宽三分三)折算,其色调与隔水相同。二色裱或三色裱也有贴惊燕的做法,以装饰天头部分。宣和裱小边宽为1.5-2.5cm的古铜色绢边。
五、集锦裱
被件是由二副以上小型画心同镶在一块镶料上称之为集锦裱。如果小型画心多,一色裱就可以了。如果2-3幅画心,可采用二色裱,边宽3-6cm,天头长50-60cm;地头长30-40cm,画心之间的距离,根据画心的多少和镶料的长短自行确定,相距不宜太远。如遇到大小不等和异型画心用挖镶的方法给予解决。
六、几种加镶下料尺寸的计算
(一)加诗堂。
在画心的上方,镶一节空白纸料或上下都加镶一节空白纸料,专用于为他人题字、赋诗,故称“诗堂”或“诗塘”。可以裱成一色、二色裱及其他品式。诗堂的高一般为画心长度的1/3左右,切忌诗堂长度大于画心长度的1/2,其他部位的尺寸,依所选用的款式规格来下料。
裱件是否需要加镶诗堂,主要看画心的长短和是否需要配诗题字而定,如果遇到斗方或偏短的画心可加镶诗堂以增长画心解决比例失调的题。
(二)锦眉装。
在画心的上下加镶一条锦料,故称之为“锦眉”(又称锦牙),一色、二色裱等均适用。一般用于画心与镶料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采用镶锦眉的方法加强裱件的对比和丰富裱件的色彩,达到美观效果。宋锦颜色一般比较深,用在明度较高的画心和镶料上效果更佳。锦眉宽度,上锦条一般1.5-3cm,下锦条一般1.2-2cm,画幅特大的可适当放宽。锦眉长度以画心的宽度为准。
第二屏、对屏,又称“条屏”“扇屏”“屏房”,并以张挂的环境不同而分别,称为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还有画意相连的通景屏。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屏风,是为了遮挡或装饰的实用品,到宋朝则变成了脱离屏壁的轴式裱。它是在条幅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以套或组为单位而独立裱成的。
七、条屏
又称“屏条”,是由多种景物按类组合的一个群体,亦称之为“多景屏”,多以其数量称之为”四扇屏“或“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以至“二十四条屏”。一组为一屏,或称“一堂”,就是一套的意思,常见的有梅、兰、竹、菊为一屏的称”四君子屏”,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为一屏的称“四季屏”,以正、草、篆、条四种书体为屏的称“四体屏”,以八仙过海为一屏的称“八条屏”,等等。条屏的内容,既能独立悬挂,又互相衔接,每一组又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少四条,递增取双数。一般都用一色裱,不装轴头,以保持轴幅间的连贯性。自右至左排列顺序。格式的一般尺寸,天头长取30-40cm,地头长20cm-30cm每条边宽3~5cm。依画心大小灵活掌握,画心大天地边适当放长加宽,画心小则适当缩短减窄,以相衬为准。

条屏的镶料多采用浅米黄或湖色绫绢为佳,地杆两端用宋锦包封,以显其高档。
八、通景屏
通景屏,又称“海幕”“海幔”“连屏”等,为一图数幅跨幅连景之作,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收卷时,则自成一体,成为分散多幅的卷轴。这类画心大多是书画家即兴泼墨型书画,将多幅宣纸排成一体,画成宏大的画面,然后分幅装裱;或把一幅完整的巨幅书画作品为了便于收藏,按规格裁分为若干幅,进行装裱成轴。

通景屏的下料与条屏的下料略同,只是通景屏在依次悬挂时,必须跨幅相连,除首尾两幅的外侧镶边外,其他各幅及首尾两幅的内侧,均不能镶边,为保持画面的连贯和有效保护各幅边际,须于各幅画心两侧镶1cm小条,折粘背后,只显露一线,以加固各幅边际。首尾两幅外侧镶边(又称“耳”),宽5cm左右,天头长30-40cm,地头长20-30cm。特殊规格的画心,其用料尺寸应灵活掌握。也有加镶诗堂、锦眉的做法,首尾外侧也可加装轴头,其余均为平头,宋锦包封。条屏的背面与条幅相同,唯其签条,搭杆的规格,粘贴位置,应整齐划一。
九、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门联”“门对”“字联”“书联”,双引长句还称“龙门联”。大约从明代后期,发展成了立轴对联裱。传统的对联一般为中堂配置悬挂,挂在中堂两旁,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其尺寸比中堂略短,色调应浅于中堂或与中堂同色,幅面窄长。对联的两幅从造型、尺寸、长短、颜色必须完全一致。镶料的选配,应以典雅为主。常用尺寸一般天地头取40-50cm左右,按6:4分上下,每条边宽3-5cm左右。对联的背部与条屏相同。其地杆两端不安轴头,面以宋锦包封。
作者|周和德
来源|中国书画装裱实用技法大全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02-2030 汉字书画知识网 汉字书画知识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